股票期权交易策略之五
2016-01-18
买入蝶式价差(看涨期权)
策略实施:买入一份行权价为A的看涨期权,卖出两份行权价为B的看涨期权,买入一份行权价为C的看涨期权,通常,股价等于或接近行权价B。期权行权价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所有期权的到期时间相同。
后市观点:中性,股价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策略简介:该策略可以看成是一个买入牛市价差策略和一个卖出熊市价差策略的组合,两个子策略均包含行权价为B的期权。
理想情况下,投资者希望行权价为B和C的看涨期权到期时价格为0,同时获得行权价为A的看涨期权的内在价值。
由于策略要求卖出两个行权价为B的看涨期权,因此策略的建仓成本较低,策略的风险回报比较好。然而,股价最终到达策略理想价位的可能性非常小。
选择行权价为B的轻度实值或虚值的看涨期权建仓可以降低建仓成本,这样做将股价未来走势的看法也包含进了策略。如果股价低于行权价B,则策略属牛市策略。如果股价高于行权价B,则策略属熊市策略。(熊市中通常用看跌期权建仓)
盈亏平衡点:该策略有两个盈亏平衡点
行权价A+构建期权组合的总权利金支出
行权价C-构建期权组合的总权利金支出
最大潜在收益:行权价B-行权价A-构建期权组合的总权利金支出
最大潜在损失:构建期权组合的总权利金支出
时间影响:期权时间价值的衰减对策略有利,因为期权到期时,理想情况是股价小于等于行权价B,从而除了行权价为A的看涨期权,其他期权价格为0。



买入蝶式策略(看跌期权)
策略实施:买入一份行权价为A的看跌期权,卖出两份行权价为B的看跌期权,买入一份行权价为C的看跌期权。通常,股价等于行权价B。期权行权价之间的距离相等,且到期时间相同。
后市观点:中性,股价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策略简介:该策略可以看成是一个卖出牛市价差策略和一个买入熊市价差策略的组合,两个子策略均包含行权价为B的期权。
理想情况下,投资者希望行权价为A和B的看跌期权到期时价格为0,同时获得行权价为C的看跌期权的内在价值。
由于策略要求卖出两个行权价为B的看跌期权,因此策略的建仓成本较低,策略的风报比比较好。然而,股价最终到达策略理想价位的可能性非常小。
选择行权价为B的轻度实值或虚值的看跌期权建仓可以降低建仓成本,这样做的同时也将股价未来走势的看法也包含进了策略。如果股价低于行权价B,则策略属牛市策略。如果股价高于行权价B,则策略属熊市策略。(牛市中通常用看涨期权建仓)
盈亏平衡点:该策略有两个盈亏平衡点
行权价A+构建期权组合的总权利金支出
行权价C-构建期权组合的总权利金支出
最大潜在收益:行权价B-行权价A-构建期权组合的总权利金支出
最大潜在损失:构建期权组合的总权利金支出
时间影响:期权时间价值的衰减对策略有利,因为期权到期时,理想情况是股价等于行权价大于等于行权价B,从而除了行权价为C的看跌期权,其他期权价格为0.


铁蝶式策略
策略实施:买入一份行权价为A的看跌期权,卖出一份行权价为B的看跌期权,买入一份行权价为B的看涨期权,买入一份行权价为C的看涨期权。通常,股价等于行权价B。所有期权的行权价之间距离相等,且具有相同的到期时间。
后市观点:中性,股价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策略简介:该策略可以看成是一个卖出牛市套利和一个卖出熊市套利的组合,两个子策略均包含行权价为B的期权。由于该策略是两个卖出子策略的组合,因此策略的建仓总权利金收入为正。
理想情况下,投资者希望期权到期时所有期权的价格都为0,那时股价等于行权价B。然而,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投资者平仓时很可能需要损失一些收益。
策略建仓时可以将股价后市的走势考虑进去。如果股价低于行权价B,则策略被认为是牛市策略。若股价高于行权价B,则策略被认为是熊市策略。
盈亏平衡点:该策略有两个盈亏平衡点
行权价B+构建期权组合的总权利金收入
行权价B-构建期权组合的总权利金收入
最大潜在收益:构建期权组合的总权利金收入
最大潜在损失:行权价B-行权价A-构建期权组合的总权利金收入
时间影响:期权时间价值的衰减有利该策略,因为理想情况就是期权到期时股价等于行权价B,所有期权价格为0.


无花果叶策略
策略实施:买入一份行权价为A的长期限实值看涨期权,并卖出一份行权价为B的短期虚值看涨期权。通常,股票价格更接近行权价B。(注:长期限看涨期权剩余期限为1至2年,短期看涨期权剩余期限为30至45天)
后市观点:看多
策略简介:该策略类似于持保立权策略,但用长期看涨期权代替股票。该策略中所购买的长期看涨期权其价格走势应该和股票类似。建仓时选择买入Delta值0.8以上的看涨期权并首先考虑那些行权价比股价低至少20%的看涨期权。但对于一些波动率比较大的股票,可能需要从较深度的实值看涨期权中寻找具有合适Delta的期权。
一些投资者倾向于使用该策略,因为相比建仓股票,建仓看涨期权所占用的资金较少。这也意味着卖出看涨期权获得的权利金占初始投资资本的比重更高。换言之,策略收益的杠杆更高。
使用长期期权代替股票会产生额外风险。因为长期期权最终会到期。当其到期时,投资者有可能会损失所有的初始投资资本。
与持保立权策略不同,使用该策略时投资者并不希望卖出的短期限看涨期权被行权因为其并未持有股票。
投资者同样也不希望对长期期权行权,因为其将因此损失持有期权的时间价值。实际上,投资者希望卖出的看涨期权在到期日是虚值的,这样在长期期权到期之前,投资者可以在一个短期限看涨期权到期后卖出另一个短期限看涨期权,并重复这一过程。
盈亏平衡点:损益平衡点的计算涉及多个变量。由于策略涉及两个期权到期日,因此需要一个定价模型用以估计当短期限期权到期时长期限期权的价格。
最大潜在收益:卖出短期限看涨期权的权利金收入+长期期权的收益(注:在策略建仓初期无法准确计算潜在收益)
最大潜在损失:建立策略头寸所支付的成本(注:在策略建仓初期无法计算策略的风险因为其取决于长期期权的收益状况以及日后卖出的短期限看涨期权的权利金收入)
时间影响:期权时间价值的衰减有利策路收益,随着时间推移,卖出的短期限期权的时间价值衰减速度快于买入的长期期权。